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525|回复: 0

[汉奸] 柳氏家族传(上):正德皇帝“寻花问柳”,柳家从此鸡犬升天

[复制链接]
等级头衔

等級:网站编辑

积分成就
威望
0
贡献
0
主题
217
精华
0
金钱
468
积分
686
注册时间
2019-7-18
最后登录
2024-4-9
发帖大叔 发表于 2022-2-1 15:46:2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关于联想的话题,最近张捷老师抛出了一个非常劲爆的内容,那就是柳氏家族祖上的黑历史,非常令人震惊,颠覆三观。虽然张捷老师没有点名道姓,但是这个柳氏家族指的是哪个大家都心知肚明。




实事求是地说,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祖上干过什么,就断定他的后人就一定干什么,否则就有“老子英雄,儿好汉”的血统论嫌疑。但是我们中国人历来讲究“家风”,注重“传承”和“教育”,好儿孙虽然不是天生生出来的,但好儿孙却是可以教出来的,祖上的血脉可以延续,祖上的风骨也可以继承,反之亦然。






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,来梳理柳氏家族三百年所做的事情,就能发现这个家族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脉相承的。




这期视频就为大家讲一讲满门忠烈的柳氏家族先人,如何在明朝皇帝“寻花问柳”过程中发迹和发家的故事。




【文章结尾有本文的视频版的链接】




大家先看一下这份京江柳氏的家谱。






京江柳氏是明清时期的地方世家。京江是指长江流经今天江苏镇江市北的一段,因镇江古名京口而得名。清代镇江的文史学家周伯义曾说:郡中世族,张氏以名宦显,柳氏以名儒显,邑志儒林列名最多,他姓莫及。意思就是说在镇江这个地方,以张氏、柳氏两大氏族的人被写进地方志的人最多,其他的姓氏都没有办法相提并论。由此也可见,柳氏家族当时在镇江的影响力之大。而根据京江柳氏的家谱记载,明朝中叶的柳鲲为家族的一世祖。






而这个柳鲲之所以被家族尊为一世祖,原因在于他是整个柳氏家族后来发迹成为旺族最为关键的一个人,这一切都要从明武宗南下“寻花问柳”说起。




明武宗朱厚照是明代第十个皇帝,年号为正德,民间称为正德皇帝。这个皇帝从小就好动顽皮,当了皇帝之后更是喜好游山玩水,莺歌燕舞,与他的父亲明孝宗虚心纳谏、图精求治的举措大相径庭,说严重点儿是一个不太正经的皇帝。正德十四年,也就是公元1519年夏天,江西宁王朱宸濠起兵反叛,正德皇帝决意亲征,这样既可建功立业威天下,又可借机巡游南方,不过这位皇帝当时觉得后者更重要。






所以,当他们走到涿州得到消息,叛乱被南贛巡抚王守仁平定了,宁王也被生擒后,兴致正浓的正德皇帝下令封锁消息,仍按原计划取运河南下,说是要去南都,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祭扫太祖陵。于是皇帝一行经青江浦达扬州,自瓜洲渡江,由镇江抵达南都。




据史料记载,这个正德皇帝每到一处都是歌舞升平,游龙戏凤,在扬州时曾大肆索要美女,闹得全城不得安宁,而途经镇江时却一反常态,没有再惊动地方官。






这天清晨一艘大船在镇江码头靠岸,一个富商模样的人和两个随从登上了码头。随后便骑马巡游到府城西关外,日近中午来到土桥的一个农户家里歇息。农户家中仅有一个花甲老者,见来人气宇不凡,便好生招待。来人自带了水果和干粮,带头的一边吃还一边和老人拉起了家常。问老者当地是不是镇江,有没有杨麻子,名叫杨一清的。老者一听心中一惊,杨一清他知道,曾经是当朝宰相。来人张口直呼其名,必然来头不小。所以当一行人前脚刚走,这个老者就跑去杨一清府上禀告。






当时杨一清正辞官回乡赋闲在家。皇上微服南下他早就听说了,但碍于群臣礼仪,也不敢远迎,只能在家等着。听这老者一说,他立刻意识到这是皇上到了,于是立即前去追赶,果然见到了正德皇帝。送驾之后,杨一清亲自来到这位老者的家中,说:昨何由至尔家?有何敕谕?当一一为我言之,不必有所避讳。




这老者一听就吓坏了,怎么也没想到昨天自己家中接待的竟然是当朝皇上。于是连忙跪倒在地,说实在是不知昨日见到的是皇上,小民渎冒天颜,罪应该死,请大人手下留情。然后又详细讲述了一遍接待皇上的经过。






杨一清是明朝有名的,见老者应对从容,也不像是一般的村野莽夫,也没打算治他的罪。寻问了他家里的情况后又说:尔以草莽之臣得觐天颜,且翠华亲临其宅,北固千古奇遇尔!固多福祉,子孙亦将绵世泽于无既矣!大概意思是,你一介平民,此生能见到皇上,而且皇上还能来到你家里,真是走狗屎运了。希望这种好运气,也能带给你的子子孙孙们。随后,杨一清对这个老者给予了丰厚了赏赐,并免除了全部徭役。






至于为什么,正德皇帝要避开当地地方官员,跑到这个农户家去,现在来看可能主要是为了作秀,体现自己的亲民。可就是这么一个偶然的选择,却改变了这个农户此后的命运。这个农户的老者就是时年66岁的柳鲲。所以后人把正德皇帝一路索要美女称为寻花,而鬼使神差地去到柳宅称为问柳。




此后,因为正德皇帝南巡时曾亲临柳宅,柳鲲被地方政府列为“乡饮大宾”。乡饮是古代一种庆祝丰收尊老敬老的宴悦活动。一般乡饮都要选几位德高望重长者做为乡饮宾,与当地官吏一起主持这个活动。“乡饮宾”又有“大宾”、“僎宾”、“介宾”、“三宾”、“众宾”等几个名号,统称“乡饮宾”,其中“大宾”级别最高,一般都是由皇帝钦命授予。






也正是受到了这样的礼遇,柳氏家族在当地逐渐崭露头角,柳鲲长子柳淮生子柳方,称为三世。柳方又生子三:子春、子泰、子华,称为四世。四世柳子泰步入仕途,曾任山东清平县丞、浙江盐运司分司等职,这也为后来柳氏家族把持盐业打下了基础,京江柳氏从此也就繁衍兴旺了起来。




柳鲲还自称祖上是宋朝著名词人柳永之后,因为战火流落京口,因此柳永也被柳氏家族尊为迁润始祖。而这个柳永也是个奇人,原名三变,因排行第七,又称柳七,出身官宦世家。因为写得一手好词,是当时著名的文艺青年,因生性放荡不羁,经常出入于曲坊伎馆,深受青楼女子的喜爱。他在江浙为官十余年后,因得罪皇帝被弃官不用,1053年孤独地死去,死时一贫如洗,没有亲人为他送葬。然而,汴京的妓女们倾城出动,不仅有年老色衰的旧相识、还有仰慕他才学的小鲜花,熙熙攘攘来了数千个,据说当时哭声震天,数里可闻,这也算是千古奇观了。






张捷老师说柳氏家族在清朝刚建立时就被封了个武烈将军,我没有查到相应的资料,不知道是哪一位。但能在满清入关的时候,被封为“武烈将军”,想必功劳特别大,就算不如吴三桂、洪承畴这些带路党,估计也差不到哪里去。如果不知道洪承畴的话,以后我们也可以单独讲一讲。




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,柳氏老家镇江成为通商口岸,柳氏家族也来到第十三代,出了三兄弟。镇江因为离洋人近,离天主教会和西方殖民者近.....于是柳氏兄弟勾结外族,挟洋自重,成为了一方“大善人”。






老大柳昕开了育婴堂,老二柳恂开了大烟馆,老三柳暹开丝绸庄,组成了一个黑色利益链条。在清末的时候,哪里有天灾人祸,三兄弟就赶往哪里赈灾,一边“赈灾”,一边开鸦片馆,再把老百姓搞得家破人亡、债台高筑,这时候育婴堂又可以把人家孩子收走。




有人可能说这三兄弟又是赈灾,又是收养孤儿的,还是算可以的嘛。其实,这正是柳氏三兄弟伪善的一面。他们赈灾也好,收养孤儿也罢,做不是慈善,而是一门无本万利的大生意。在战乱、灾荒年代,大家都在逃难、饿肚子的时候,柳氏兄弟搞个粥棚,明为施粥赈灾,开仓放账,其实是通过用一顿食物,换走灾民手里的地契和真金白银。






有些穷人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在乱世中活下去,甚至会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捐给育婴堂。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古代,每当遇到灾荒,地主豪绅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多,财富也会迅速扩张的原因。他们几乎都是用一碗粥、一个馒头从那些灾民手里换来了万贯家财。




这里要特别说一下老大柳昕,他本来就是个大财主,在镇江开了一家叫做“同善堂”的育婴堂,也叫保婴局,后来又陆续开了八个分局,搞起了连锁经营。






根据柳氏自家的家谱和传记记载,40年间救活婴儿逾万,功德无量。而实际上,育婴堂收养孩子只是一个幌子,孩子的死活柳家兄弟并不在乎,据有人考据柳家的育婴堂共收纳了7913人,最后幸存130名婴儿,其他的死去的婴儿也只是被简单一理了之。




也正因为如此,后来还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特别有名的一场斗争——丹阳教案,柳家在镇江开设的育婴堂就牵扯其中。






1891年4月25日,因丹阳县百姓发现教会林地埋葬儿童尸首七十余具,育婴堂内也无一活婴,群情激愤,放火烧毁了县城天主教堂,史称“丹阳教案”。此事也激起了邻县无锡、金匮、阳湖、江阴、如皋等地民众的愤怒,烧教堂、反洋教、驱教士的斗争彼此呼应。“丹阳教案”与这些反洋教的活动并称为“辛卯教案”,轰动全国、震惊朝廷,也震惊了以英法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列强。在外国列强的压力下,清廷迅速派两江总督刘坤一弹压闹事群众。





查文清



当时镇江丹阳的知县,就是金庸的祖父,查文清。查文清在接待前来查案的镇江知府王仁堪时,因为深知王仁堪,为官清廉直言敢谏,所以就向他毫不掩饰地说了自己对教案的见解,并一起踏勘现场。面对“纵横交错于地,或剜其目,或断其肢,至酷无人理”的童尸乱葬地,王仁堪发出了“此其罪岂专在市民耶!”的感慨,二人心痛不已,竟然当场痛哭流涕。最后查文清和王仁堪知府擅自放走了冲击教堂的民众,并且称他们为“义士”。






随后,王仁堪知府奏报朝廷说:名为天主堂,不应有死孩骨;即育婴局,不应无活婴儿,认为教堂被焚是祸由自召。两江总督刘坤一身为清廷重臣,要给洋人交代,虽然弹压了丹阳教案,但是他最后也只是撤职了包括查文清在内的六个知县,赔款十二万元结案。




所以你看,柳氏兄弟的真实目的根本就不是做慈善,只是为了赚钱,甚至是不择手段发国难财,不惜草菅人命去赚钱。




其实在清朝末期,育婴堂这个生意不是谁都能做的,只有那些和外国传教士走得很近的人,才有能力去搞,而且也大多数是打着教会的名义和教会沆瀣一气。大烟馆这个生意更加不是普通人能够染指的,必须得和洋人、官府、地方实权派联系密切,才能做。至于一边开育婴堂,另一边还能开大烟馆的人,大概只有一种身份,那就是“买办”。






听到这个词,我们是不是忽然想到了某个国际化公司的柳姓大老板?而这个大老板就是京江柳氏家族的第十七代传人。




这就是柳氏家族比较早的历史。而进入现代,柳氏家族的后人们相比于先人,在如何赚钱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,花样手段百出,故事也更加精彩,如果大家点赞超过一万,下期视频我就给大家讲柳氏家族十六代、十七代和十八代的故事。





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下载手机安卓版|中国至尊. ( 京ICP备05079106号 )

GMT+8, 2025-1-4 11:48 , Processed in 0.069136 second(s), 26 queries . Template by CnRen.Vip

版权: 劉家(CnLiuJia) 信息:来源于网络

Copyright © 2000-2023 CnLiuJia.Com Inc.All Rights Reserved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