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,英法联军曾将号称“万园之园”的圆明园焚毁,这件事从来都是国人心头挥之不去的痛楚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当初带领外国侵略军攻进圆明园的,却是个“货真价实”的中国人,此人,便是爱国大诗人龚自珍的长子龚橙。那么,龚橙为何要给英法联军做“带路党”?他最终的结局如何?
龚橙字公襄,号孝琪、孝拱、昌瓠、石匏,别号半伦,浙江杭州人。跟其父龚自珍一样,龚橙也是一个大学问家,于藏书无所不窥,为学问浩博无涯,尤其喜好收藏古籍,是闻名遐迩的大收藏家。大才子往往恃才傲物,龚橙亦是如此。据时人著述记载,龚橙为人放浪形骸、性格孤僻,颇有魏晋名士的作风,由是身为儒家士大夫所深恶痛绝。
龚橙是爱国诗人龚自珍的长子
龚橙虽然满腹才华,但在科场上却是屡屡失利,蹭蹬多年后也没能混个好出身,无奈之下只能出门谋生。龚橙起初在高邮知州魏源手下担任幕僚,助撰《元史新编》等书,等到魏源离职后,便改投曾国藩门下,为其征剿太平军效力。龚橙在曾国藩幕府中任职1年多时间,因“以策干大帅,不能用,郁郁亡无所试”(见《龚公襄传》),便在1856年辞去幕职,并停留在上海以寻找出路。
龚橙困居上海期间,因缘巧合结识了广东籍大买办曾寄圃,后者见龚橙英语娴熟,便将他推荐给英国公使威妥玛佐理文墨。坊间盛传威妥玛对龚橙极度赏识,不仅“月致万金为修脯”(见《新世说·卷六》),还命专人保护他的出行。而龚橙为了报答威妥玛的知遇之恩,还将女儿嫁给后者为妾。虽然这些传言多系齐东野语、不足为信,但龚橙得到威妥玛的重用,倒是事实。
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
1856年,英法两国分别以“亚罗号事件”和“马神甫事件”为借口,悍然对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,在攻陷广州后又沿海岸线北上,在天津后扬言进攻北京,清廷畏敌如虎,赶紧派人前往议和。然而由于英法两国提出的要求过于苛刻,加上态度蛮横无理,结果一行39人被清廷扣为人质,由此惹怒两国,决意进攻北京以示惩戒。
1860年6月底,英国对华全权专使额尔金从本国抵沪,指挥对华作战事宜,并在威妥玛的推荐下,携带熟悉中国政情、民情的龚橙一同北上。同年10月,英法两国以“换约受阻”为借口,攻入北京城,迫使咸丰帝逃往热河。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,迫使负责留守事务的恭亲王奕䜣交出人质,结果发现39人中只有18人健在,而且全被折磨得不成样子,而其他人则被虐杀。
圆明园复原图
清廷虐杀使节的行径让英法两国异常愤怒,为了对其进行惩戒,便在龚橙的引导下,在同年10月6日攻入圆明园,在进行一通疯狂地抢劫和破坏后,又纵火焚烧该园。这场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,使得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、静明园、静宜园、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,并导致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、宫女、工匠遇难。
虽然火烧圆明园的罪魁是英法联军,但作为向导的龚橙却罪无可逭。其实,龚橙之所以引领洋人做出如此暴行,坊间盛传是因为其父龚自珍当年被满族权贵毒死(民间盛传龚自珍跟乾隆帝曾孙、多罗贝勒奕绘的侧福晋西林顾春有私情,所以被人毒死),他出于替父报仇的心理,才做出这一惊世骇俗之举。
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
龚橙引导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事,在很多史料中都有记载,例如《圆明园残毁考》中便言之凿凿地宣称“所以焚掠圆明园者,因有龚半伦为引导。及英兵北犯,龚为响导曰:‘清之精华在圆明园。’及京师陷,故英法兵直趋圆明园。”
《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》也宣称“初有奸人龚孝拱者,游海上,以诈通于夷,闻圆明园多藏三代鼎彝,龚故嗜金刚刻,至庚申京师之变,乃乘夷乱,导之入园,纵火肆掠...”可见,龚橙不仅引导联军焚烧圆明园,而且还趁火打劫,拿走不少的稀世珍品。如果这种举动也算是“替父报仇”的话,则无疑要显得很荒谬。
圆明园遗址
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,龚橙辞去洋差事,通过售卖文物字画,过着穷奢极欲、纸醉金迷的生活,结果没几年时间便把钱财花光,最终落得要靠变卖家产、他人接济过活的境地,并且还患上了精神病(狂疾)。1870年,龚橙因狂疾发作死在上海(“或曰圆明园之役,即龚发纵指示也,以是不齿于人,晚年卒以狂死。”见《南亭笔记·卷六》),结束自己荒唐的一生,终年54岁。
史料来源:《记英法联军焚劫圆明园事》、《圆明园残毁考》、《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》、《南亭笔记》等。